人类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新表达人类发展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强调对自然和其他生物公平的必要性。 除非我们的生活重新连接并与自然保持平衡、合作与和谐,否则我们无法发展。 王艳芬说,本土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良好平衡可以使我们朝着可持续人类发展的新愿景迈进一大步。

人类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您在中国的工作为出发点,今天应该如何重新定义人类发展的概念?

人类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解放性文化变革以及公民权利的民主化和延伸。 这可能导致人类活动只关注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人类发展不可持续。

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普遍不足。 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长期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缺乏考虑。 许多基本资源(例如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们正在被不合理地利用。 不受限制的人类活动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例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关注环境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发展的未来。

根据我的经验,我在这个领域有两个建议。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既能保证人类发展需要,又能避免环境污染。 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青藏高原推广太阳能,以部分替代牦牛粪(作为燃料燃烧),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当地的草原。

这是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以人为本的发展实际上可能会误导我们。 为什么将人类与其他环境隔离是个问题?

我想用“复原力”这个词来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 弹性是指系统在干扰消失时恢复其原始状态的能力。 应该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地球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在干扰水平较低时具有一定的恢复力。 土著知识对自然规律有很好的了解,比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仍然可以用来指导农耕活动。 然而,这对于我们在一个变化更快、干扰更多的世界来说是不够的。

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解放了劳动力。 例如,通过合理、科学的耕作,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化。 科学研究可以为种植提供更好的种子(如杂交水稻),机械化农业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农产品的多样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劳动的效率,节省的时间可以创造附加价值,比如农产品加工和外出打工,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地跟踪气候变化和预测自然灾害,帮助我们应对这些挑战。 所有这些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复原力。 然而,这样的进步也带来了问题,在导致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和污染方面,这给自然规律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的人类发展应该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规律的影响。

对我来说,本土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共存是一条前进的道路。 我们必须遵守成为自然一部分的基本规则,同时用我们的智慧改善生活条件。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永远无法独立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如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而独立生活。

您是教育专家,您已经提到正确的教育类型是多么重要。 教育如何帮助我们教育人们了解他们与自然的联系,并在不消耗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从自然中生产?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教育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生产角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二是通过环境教育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我在内蒙古的牧民身上发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教育获得了关于如何延缓放牧期以使草长得更好的知识,从而使他们拥有更高效、更健康的草地和更多的牲畜收入。 他们已经能够从他们的长辈以及地方和区域研究小组的经验中学习。 将本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辅相成,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计,同时保持与当地环境的平衡。

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普及环保知识和技能,从而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也是大规模、快速、有效传播科学技术的基本途径。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有效地促进人类发展,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失。

我们如何才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重新表达人类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而不是破坏)本土知识和文化,使其对政策更加友好和有影响力?

我们已经谈到了个人和小社区的知识和教育,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教育。 特别是,我认为我们需要努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加强对政策制定者和政府成员的环境教育。 我喜欢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框架,因为它帮助我们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并提醒我们个人行为(例如我们的碳足迹和消费习惯)。 同时,我们需要在社会各个层面进行更多的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些不同的元素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显然,这 17 个目标对于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社区而言并非都同等重要。 但是,在特定背景下找到需要强调的目标,并确保通过教育将它们整合到各个层面,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

如果你要对人类发展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你会是什么?

我想找出一些词来为新定义做出贡献。 一是“和”,传达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二是“均衡”或“均衡发展”,即SDGs各方面、各地区共同发展。 三是“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社会阶层”,人的发展应造福于每一个人。


王艳芬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教授、常务副校长。 曾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独立董事。

封面图片:Eli Cureton / USFWS 来自 Flickr。

查看所有相关项目

跳到内容